dc2572acf5978e61f240a124b4a4f7ac大.jpeg


讲 座 信 息

主题:布封的《自然史》与人的历史

时间:202559日(周五)13:30-15:3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成均苑81017

概要:在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看来,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第十个注释中预见、创立甚至实践了现代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原则与基础,即以研究最遥远人群的方式研究人类,以拒绝自己的方式在他人中接纳、认识自己。而在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眼中,卢梭秉承自然法学派传统,从人为与习俗的世界返回自然状态来理解人的自身,因此这套自然状态学说独立于人类学的知识。

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解读实际上指涉了现代世界诞生之时人类理解自身的两条重要路径:自然法权的与文化人类学的。然而,这两条路径恰恰遮蔽了十八世纪西方思想家思考人的另一条脉络,即自然史的方式(historia naturalis/histoire naturelle)——两位学者恰恰都忽视或轻视了布封(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的《自然史》对卢梭写作《论不平等》上卷的根本性影响,也忽视了卢梭思想中自然史的蕴色与逻辑。因此,无论是理解卢梭学说,还是理解自然法权传统的终点抑或现代人类学的开端,还是试图以自然史的视角建立对人的新的理解,布封穷尽一生而著就的三十六卷《自然史》是我们无法绕开的作品。

本次讲座主要尝试探讨如下问题:自然为何具有历史?布封如何写作自然的历史?人的历史与自然的历史有何关系?人的自然史(人性的历史)与民族的历史有何关系?


主讲人:庞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霍布斯学者协会(Hobbes Scholar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秘书。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社会理论与欧洲当代政治问题。在《学海》、《读书》、Rivista di storia della filosofiaCités等期刊发表学术文章。

 

评议人:郭小雨,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副研究员

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英美政治,出版专著《“联合”秩序的建立与演变——从大不列颠到美利坚》,译著《施米特的国际政治思想》等,在专业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主持人:沈阳,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新百人计划研究员

波士顿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宗教人类学(含世俗主义相关问题)、仪式与社会理论、知识论等。其研究发表在Material Religion,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等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