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79讲 中.png



浙大人类学系列讲座第79讲


讲 座 信 息


主题:多模态民族志的思考

时间:2024614日(周五)14:00-16:0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成均苑8幢1017

主讲人:王建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评议人: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概要:

在后反思时代,在人类学研究中,如何改进民族志研究传统、发掘民族志研究深度和广度,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在人类学多模态转向中,汲取随着新技术推进在媒体、感官等领域已经实践和正在探索的新方法,把多媒体、多感官与多模态结合起来,在当代人类学研究中应该引起重视。从研究取向到使用工具、创新角度等层面,都需要将多模态放置在思考框架中,寻求路径调整和消解因为学术区隔而未能妥善整合的多种差异性方法间的张力。

在研究中,强调多模态融通观察研究,通过多模态合作拓展和丰富民族志研究。尽管多模态民族志研究也涉及到以量化研究为基准还是以质性研究为核心的争论,但核心任务是参与到多模态实践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动态的、流动的、通过人的行为创造和塑造的多模态。

在多模态民族志研究中将主体性、场景性、融合性、互动性、交感性和技术性作为的重要原则,打破以往的隔膜,实现一种新的综合,对于观察研究艺术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研究,不同族群、不同区域民间文化十分丰富的表达手段和形式,在各种仪式、节庆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以不同模态呈现的表演性或者应激性的行为,使得人们表达以往可能被忽略的意义和情绪情感的丰富表达进入学术视野,成为研究的一部分。

将多模态作为新的学术认知重新置于现实世界之中,力争更加充分地凸显文化观念、意义体系和情绪情感模式的表现和作用,从而深化对于鲜活的文化实践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理解。



主讲人简介:王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疆艺术学院天池学者,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中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直接联系专家,国家民委系统首批唯一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励和称号,现任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在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艺术人类学、新疆历史与文化等领域富有学术造诣。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代表作有《中国民族学史》《艺术人类学新论》《西藏唐卡的传承与保护》等,已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