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328205878881.jpg



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

本乡本土——什么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讲座时间】

4月9日(周五)18:30-20:30

【讲座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信息C楼1605

【讲座简介】

通过一系列西南农村地区生土建筑的灾后重建和危房改造项目,探讨了乡土建筑和与之共生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创新的发展思路。



主讲人·万 丽 

万丽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可持续建筑设计及评估体系。她和她所在的团队十余年来持续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开展多个地震灾后重建和农宅更新项目,通过对传统生土建筑进行改良和创新,提高夯土建筑的抗震性能,并将抗震夯土农宅的技术传授给村民,不仅降低了村民建房的成本,还保护了地域特色。团队完成的四川马鞍桥村灾后重建综合示范项目、云南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2016国际生土建筑大奖、2017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建筑大奖等多个国际专业知名奖项。万丽也连续三年受邀担任世界建筑节奖项评审。


主讲人·迟辛安 

迟辛安,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一专一村”农村计划项目官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土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获得2017年德国柏林世界建筑节年度建筑大奖、2017年度英国《建筑评论》杂志年度居住建筑大奖等多个国际专业知名奖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点评人·丁 枫 

丁枫,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现为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规划师和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出生成长于上海,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后从事过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工作。自2004年起,师从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从事城市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完成多项城乡遗产保护项目;并组织了多项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如中国遗产保护欧洲巡展(2009-2011)、中法合作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2010-2017)、中英遗产论坛(2012)等,并发起山西壁画保护项目、中英遗产连线等。近年来,关注建筑文化遗产的公众传播和青少年教育,策划和策展了《一座园——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理解》(2015,剑桥大学,英国),《下乡——青年艺术家驻地群展》(2017,红坊,上海)、《走神——同里耕乐堂》(2017,同里)、《陈从周百年纪念特展》(2018,上海)和《延平乡村艺术季》(2018、2019、2020,南平,福建)等公共活动,希望用创新的方法推动各地文化遗产保护。


主持人·郦 菁 

郦菁,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B”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国家理论,知识与职业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