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由原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原浙江医科大学人口研究所于2000年3月合并成立。

上世纪70年代末,一方面因计划生育工作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全国性大讨论,人口学研究的“禁区”被打破,人口研究队伍在全国开始逐渐结集。1981年,在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促进下,原杭州大学和原浙江医科大学相继成立了人口研究室,这是浙江省最早出现的人口研究机构。1984年,正值国家教育委员会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开展“大学人口学研究与培训”项目之际,两校的人口研究室在浙江省教委的支持下正式扩展为分别有25个编制的实体研究机构,分别定名为杭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和浙江医科大学人口研究所。1985年起,两个人口研究机构联合成为联合国人口基金与中国合作“高等学校人口学研究与人才培训”项目(即CPR/85/P47项目)的受援单位。由于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资助,两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收到明显效果,在较短时期内就在省内、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19849月,原杭州大学正式发文将杭州大学人口研究室设立为直属学校、与系平级的杭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董如宾副校长兼任中心主任,王嗣均任主持工作副主任。19902月,经学校批准杭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改名为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王嗣均任所长,骆克任任副所长。19949月,经学校批准将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更名为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王嗣均任所长,叶明德、周志刚任副所长。1997年,叶明德任所长,尹文耀任副所长。研究所于19859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人口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为研究生开设课程主要有:人口理论、人口统计与分析、人口数据计算机处理、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调查方法、人口地理学、人口生态学、人口学论著选读等。

1984年11月,原浙江医科大学文件(校人字(84)第261号)决定,在原浙江医科大学人口研究室基础上成立浙江医科大学人口研究所,属系级单位,由副校长丁德云兼任所长,王瑞梓任主持工作副所长,张继秀任副所长。1987年,副校长姚竹秀兼任所长。1991年,卓岩松任所长。1993年,王瑞梓任所长,姚引妹、丁涵章、周丽萍任副所长。1997年,经学校批准,研究所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人口与医学研究所,校长陈昭典兼任所长,李鲁、王瑞梓、姚引妹、周丽萍任副所长。1998年,校党委书记黄书孟兼任所长,李鲁、姚引妹、周丽萍任副所长。研究所于1985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选修课《人口学》,1992年改为全校公共必修课。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人口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为研究生开设课程主要有:人口理论、人口史、人口统计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医学人口学、人口调查、SPSS/PC FOXPRO程序设计、人口数据计算机处理等。1985年初,在浙江省卫生厅和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下,创办《人口与优生》杂志,在国内公开发行。1994年被评为“全国核心期刊”,编入美国ULRCH国际出版社的《国际期刊大全》。1999年底《人口与优生》更名为《健康人生》。

2000年3月,由原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和原浙江医科大学人口与医学研究所合并成立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黄书孟兼任所长,原华荣任常务副所长,尹文耀、姚引妹任副所长。2000年上半年人口学硕士点被列为浙江大学重点扶植学科,2002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人口所获得人口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直至2010年,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点为浙江省社会学唯一的博士点和唯一的重点学科。2004年,学校通过智力引进,聘请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原所长田雪原担任人口研究所所长,周丽萍任常务副所长 、班茂盛任副所长。2005年,经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评估委员会评审,浙江省政府批准,人口学成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006年,在浙江大学对法学院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过程中,人口研究所整建制归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浙江大学共同新组建的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人口所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2007年,西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祥荣兼任所长,周丽萍任常务副所长,班茂盛任副所长。2011年,米红任常务副所长,周丽萍、班茂盛任副所长。2019年12月,研究所整建制归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2020年12月,周丽萍被任命为所长,刘珍、李芬为副所长。2022年,赵鼎新任所长。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汇集原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原浙江医科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和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磨合和建设,围绕人口与发展这一主题,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学科,在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发展、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健康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健康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