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377542678955.jpg


基本信息

朱健刚,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长聘教授


研究兴趣

公益慈善、非营利组织、发展人类学


研究领域

公益社会学、发展人类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研究方向

公益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政策、社区社会工作


主要发表

      英文期刊文章精选

1. Jiexiang Zhao, Jiangang Zhucorrespondent author). 2025.Cultural Reinvention or Cultural Erasure? A Study on Rural Gentrification, Land Leasing, and Cultural Change.” Habitat International.155(1).

2. Wang, E.L., Qiaoan, R. & Zhu, Jiangangcorrespondent author. Absorptive Philanthropic Governance: The Resilienc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Amidst the Pandemic. Voluntas (2024, online first). https://doi.org/10.1007/s11266-024-00657-4

3. Lei, Xie, Jiangang Zhucorrespondent author, David Benson. 2022. Partnership building? Government-led NGO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grassroots waste governance. Geoforum: Vol. 137, P32-41.

4. Shuai, Zhou, Jiangang Zhu & Guanghua Zheng. 2021. Whom you connect with matters for transparency: Board networks, political embeddedness,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y Chinese found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Vol. 1: P1-20.

5. Jiangang, Zhufirst author and correspondent author, Jing Yanchun and Han Yongjing. 2020. Secularity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aith-Based Community: Ethnography of the Religious Charity of Baha’i in Macau. Religions. Vol. 11: P1-15.  

6. MingHu & Jiangang Zhucorrespondent author. 2020. Fostering Civil Society Through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 Extended Case of the Si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Vol. 1: P1-23. 

7. Ming Hu, Kong Dejie and Jiangang, Zhu. 2020. Voluntary Financial Disclosure to Downward Stakeholder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hinese Nonprofits. Public Performance & Mangement Review. Vol4. 3, No. 1, p180-205

8. JiangangZhu and Yanchun Jing. 2019. Push and Pull: A Case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Diaspora Philanthropy. China Nonprofit Review. VOl. 11, No.2. 

9. Jiangang Zhu, Ye, S., & Liu, Y. 2018.Legitimacy, Board Involvement, and Resource Competitiveness: Drivers of NGO Revenue Diversification,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29(6), 1176-1189. 

10. Jiangang Zhu2016. Higher Education as a Common Good in China: A Case Study for Ideas and Practices. Higher Learning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special issue). Vol 6, No. 2. 



中文期刊文章精选

1. 朱健刚、高锦涛:《惯习生成:对社区志愿者自我动员机制的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24年第10期。

2. 赵杰翔朱健刚熊婧如:《礼物关系视域下的“互惠三角”——以互联网月捐为例》,《社会学研究2024年第6期。

3. 叶士华朱健刚(通信作者):《层级式网络治理:一种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社会202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1期转载)

4. 朱健刚尹茹:《慈善第三波、第三次分配与第三部门理论的中国化》,《公益2024年第1辑。

5. 朱健刚、邓红丽:《公益慈善事业的中国式现代化:一个社会组织当代史的视角》,《北大政治学评论》2024年第1

6. 朱健刚、刘文文:《从合流到融合:新时代下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关系建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9139-140转载)

7. 朱健刚、刘艺非:《影响慈善捐赠的显著因素: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对比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2期。

8. 武洹宇、朱健刚(通信作者):《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的传奇化过程为例》,《社会》202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转载)

9. 朱健刚:慈善组织在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参与路径:以残障人社会组织为例》,《社会保障评论2023年第5期

10. 刘文文、朱健刚: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知识生产研究:基于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乡土情境的建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中文编著精选

1. 朱健刚、吕宗恕(联合主编)(2024),《公益》,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 杨团、朱健刚(联合主编)(2023)《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3. 杨团、朱健刚(联合主编)(2022)《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4. 杨团、朱健刚(联合主编)(2021)《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1. 朱健刚、武洹宇(主编)(2020)《广府慈善文化拼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朱健刚、武洹宇(主编)(2020)《华人慈善:历史与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朱健刚(主编)(2017)《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

4. 朱健刚(主编)(2016)《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

5. 朱健刚(主编)(2014)《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6. 朱健刚(主编)(2013)《中国公益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朱健刚(主编)(2012)《中国公益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 朱健刚、林猛(主编)(2015)《社会建设的中国道路》(《公益》第5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

9. 朱健刚、林猛(主编)(2014)《中国慈善事业与公益慈善学百年》(《公益》第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1日。

10. 陆德全、朱健刚(主编)(2013)《反思参与式发展——发展人类学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 朱健刚、赖伟军(主编)(2012)《反思灾后社区重建》(《公益研究》第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12. 朱健刚(主编)(2010)《社区、空间与行动》(《公共生活评论》第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教育背景

 

1998.10-2002.8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哲学博士

2001.12-2002.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

交换研究生

1995.9-1998.7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法学硕士

1990.9-1995.7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法学学士(辅修:法律)

 

 工作经历


2025.1-至今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01-2024.12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

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3-2023.1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9-2015.8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

2012.7-2018.3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教授,教研室主任

2010.10-2012.6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9-2008.9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

访问学者

2004.4-2010.9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副教授

2002.10-2003.10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

 

 

讲授课程

 

1. 2003年起开始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人类学》、《NGO与人类学》、《人类学田野调查》、《人类学原著选读》等系列课程。

2. 2022年在南开大学负责人类学整体教学体系设计

3. 2009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兼职教授,参与中国第一个公益慈善本科班举办

4. 最早招收公益慈善方向的博士生,并指导国际公益学院与南特商学院合作博士生培养

5. 2012年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举办中国第一个公益慈善专业同等学力硕士班

6. 2014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公益书院: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开办MPS公益慈善领军人才班,教授《公益慈善概论》、《公益与社会》、《公益慈善伦理学》、《公益劝募》、《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公益慈善研究方法》、《公益项目管理》、《社区公益》、《公益慈善前沿》、《非营利组织管理》、《行动研究与服务学习》、《华人慈善:历史与文化》等核心课程。

7. 2015年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担任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负责社会工作的本科招生与课程体系设计工作,教授《社会工作前沿》、《社区组织》、《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等课程

8. 2021年在南开大学主持中国第一个公益社会学研究生专业方向课程

9. 2024年在南开大学主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微专业项目),开设针对南开大学全校本科生的公益慈善管理微专业

 

 

办公地点

紫金港校区成均苑8幢9楼南903室

 

 

联系方式

0025315@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