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4月,社会学系与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作为与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开展校地合作的学术机构,中心旨在把浙大的学术研究优势与国家、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其战略目标是通过有效整合浙江大学各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成为“跨学科、跨时空、跨文化”的专业性研究和咨询机构。研究中心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云南省非遗系统领导们的综合能力,推进非遗传承保护、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活动创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云南省文旅厅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与浙江大学建立了培训合作关系,并在双方的精心组织下,特地举办本次培训班。925日早晨750分,云南省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本次开班仪式由张佳微老师主持,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揭爱花、云南省文旅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周颜女士分别进行了致辞和动员讲话。通过揭老师的精彩致辞,让学员们了解了浙江大学的历史和发展目标;周处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培训任务、端正学风三个方面,对本次培训作了重要指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665209904759.png

         此次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我们邀请了与非遗文化相关最优秀的老师,老师们精心准备了最精彩的课堂,《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非遗活化创新研究》、《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传统工艺振兴的典型案例》、《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国家现代化的探索与解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分类保护》这些为云南非遗管理人员量身定制的优质课堂,以云南非遗文化为背景,因地制宜地对学员们进行教学。浙江作为全国非遗文化遗产保护较早的省份之一、数量上全国第一的省份,我们精心挑选了4个现场教学。拥有3266/套藏品,114/套珍贵文物的良渚博物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径山茶宴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让非遗“活“起来的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浙江省首个大规模综合性县级非遗管馆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让学员们近距离了解浙江的非遗文化。


image.png


9月29日上午,我们举办了结业仪式。仪式上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兼秘书长刘朝辉老师代表浙江大学致辞并为学员们颁发证书;云南省文旅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周颜女士做培训总结;来自本次培训的八组代表也进行了发言,他们依次分享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学员们十分感谢这次培训的机会并深刻地阐述了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应加强非遗传承机制建设,完善非遗传承链条,增强非遗传承后劲,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image.png

    9月29日上午,我们举办了结业仪式。仪式上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兼秘书长刘朝辉老师代表浙江大学致辞并为学员们颁发证书;云南省文旅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周颜女士做培训总结;来自本次培训的八组代表也进行了发言,他们依次分享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学员们十分感谢这次培训的机会并深刻地阐述了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应加强非遗传承机制建设,完善非遗传承链条,增强非遗传承后劲,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