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日晴空,骄阳似火。5月24日-25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赴义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在陈望道故居重温 “真理的味道”,从李祖村一览“千万工程”缩影,于国际商贸城探寻 “三无书记”谢高华的底线意识和改革担当。

 

1716976155798497.png

 

(一)望道故居品真理之甘,分水塘村寻信仰之源

前廊式的天井院,砖木结构的建筑,廊下木雕繁复精美,门前草木蓊郁葱茏,这里便是此次党纪学习教育活动的第一站——坐落于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故居”。1920年春,正是在这所普通民居的柴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陈望道先生完成了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志性著作就此在中国传播开来。


1716976220116056.png


据档案资料记载,当年陈望道全神贯注翻译宣言时,曾误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并对母亲说“够甜,够甜”,留下了“真理味道有点甜”的故事。如今,曾经的柴房定格了陈望道误吃墨水的时刻,无数的人在这里重温“真理的味道”,汲取信仰的力量。

“精通日语英语、 汉语功底深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让陈望道成为《共产党宣言》汉译本翻译者的不二人选。”在“望道展示馆”,从导游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陈望道先生成为《共产党宣言》“中文翻译第一人”的原因。作为白话文的提倡者,陈望道一开始就要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大众化、通俗化的白话文。“知识分子必须要看得懂,如果是不识字的人,读给他听,他也要听得懂”,这样的信念和使命让陈望道先生在翻译时字斟句酌“费了平时译书5倍的工夫”。苦心孤诣换来了柳暗花明,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刊行问世,陈望道先生和他的《共产党宣言》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接影响了一批中共早期领导人,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716976245123828.png       1716976357490562.png


陈望道先生“让知识分子看得懂,不识字的人听得懂”的信念和使命,为学系教工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发。作为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等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问题与整个社会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工党员们纷纷表示,将在以后的教学和科研中,践行陈望道先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同时传承其“爱学生如子,视校如家”的教育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


1716976324125437.png

(二)“水牛角村”蝶变创客高地,李祖村展共富缩影

从“面黄肌瘦”的“水牛角村”到宜居宜业的“国际文化创客村”,“千万工程”催生了李祖村的蜕变。“水牛角村” 意思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村庄,它和义乌市区虽然直线距离不超过15分钟,但“千万工程”之前这里没有一条出村的路,脏、乱、差、穷远近皆知。而跟着导游的脚步,我们走进的是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房前繁花锦簇、村内创客满盈的全新李祖村。


1716976392465689.png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一子落而满盘活,自此,李祖村与浙江万千乡村一起开始了蝶变之路。改善村容村貌、找准发展定位、提能乡村产业、打造专属IP, 2023年,李祖村农创客队伍累计带动消费5800多万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达6万元,推动村集体经营收入356万元。如今的李祖村,山绿、水清、路净、人和,高效生态、产业多元、品牌经营、产业振兴, “共富样本”背后是李祖村与创客的双向奔赴,更是“千万工程”创新迭代的生动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蝶变发展过程中,李祖村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李祖村与市属国企实行结对共建,构建“党建+和美乡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党建引领带动村美业兴民富。同时,李祖村还建强了村内党员队伍,村内党员以党员的政治自觉冲锋在前,赢得村民的支持与行动,走出一条“重党建、合力强”的路径。这为基层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教工党员们表示,将更加关注乡村振兴和“新千万工程”,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教育等方面发挥所长,在推动乡村振兴上积极贡献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力量。

(三)“三无书记”“四个允许”, 今日义乌源于信仰、担当

市场奠定了义乌的根和魂。5月25日下午,教工党支部一行来到了此次党纪学习教育之行的最后一站——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认定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发源于湖清门小百货市场,而它的诞生,离不开“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原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同志。


1716976413133011.png


谢高华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创始人,1982年他领导的义乌县委作出了正式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定并制定了“四个允许”的政策,后经六次易址、十二次扩建、五代跃迁,义乌商贸城发展成为如今享誉全球的“世界超市”。参观过程中,教工党员们了解了谢高华同志坚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导向、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勇气和担当,果断提出“四个允许”政策、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而除了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谢高华同志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严于律己、坚守底线的廉洁作风。

“他的心里始终有条红线,谁都不能去触碰。”义乌人民都知道,谢高华在义乌是“三无书记”:无一处房产、无一个摊位,更无一份小商品城原始股。而谢高华的家人也都知道,在他心里始终有一条“红线”,家事只要和他的权力搭上边,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三无”和“红线”生动地诠释了谢高华作为共产党员的持身严正、廉洁自律、坚守底线。

 “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要为老百姓吃饱饭杀出一条血路!”在义乌商贸城,了解了小商品市场崛起的“神奇”历史和谢高华同志跌宕沉浮的“传奇”人生,教工党员们对担当、奋斗、信仰和底线,都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更深刻的感悟。“改革永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只有传承和赓续先辈创新、实干、担当、为民、清廉的品格,才能在新形势下直面新挑战,与时代同行,续写新的篇章。


此次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教工党支部一行还走访参观了位于义乌的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作为一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具有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特色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国际医学院风景优美,风格与氛围与浙江大学其他校区一脉相承又别具特色。漫步在校园中,教工党员们纷纷感叹学校发展速度之快和国际化水平之高。

探寻真理、坚定信仰、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坚守底线、持身严正、廉洁自律……在义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为教工党员们带来了党纪学习教育的生动一课。此次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是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过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工党员们将用进一步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做到知纪于心履纪于行守纪于常,用实干践行党员先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