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第十六季第5期群学肄言堂讲座在学系1017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座由昆山杜克大学助理教授王梦琪主讲,讲座主题为“Anxious Homes: Inflexible Demand and China’s Housing Market”。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周沐君担任本场讲座评议人,新百人计划研究员戴良灏担任主持人。
王梦琪老师基于2013至2015年在南京城市边缘低端住房市场的田野调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观察,深入探讨了房地产经纪人与低收入家庭之间的互动。她将“刚需/inflexible demand”概念重新构建为一个民族志和分析术语,认为中国的城市积累是由房产所有权意识形态推动的,这一意识形态在国家资本主义市场中由不同行动者协商和争夺。这些意识形态揭示了房产所有权作为一种情感、经济和政治权利(entitlement),与城市化中的资本积累模式以及住房的道德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讲座内容涵盖了三个核心部分。首先,王老师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结构和动态,探讨了这一区域如何成为理解城市化和房产市场变迁的关键地带;她指出,城乡结合部不仅是城市扩张的前沿,也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其次,她详细讨论了“刚需”概念的形成与实践,指出这一概念不仅是经济需求的体现,更是社会文化现象,与户口、婚姻、教育等制度紧密相连;概念形成层面,她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刚需不仅是购房者的心理状态,也是房地产市场营销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实践层面,王老师讨论了房产市场对社会结构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包括家庭关系、社会流动和消费行为,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房产市场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反过来塑造房产市场的发展。最后,她探讨了住房所有权与城市公民权的关联,分析了房产所有权如何成为城市居民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她强调,在中国,拥有房产不仅仅是经济资产的问题,更是获得城市服务、社会认同和政治权利的关键。王老师深入分析了房产所有权意识形态的构建过程,指出这一过程涉及到政府、开发商、房地产经纪人和购房者之间的复杂互动,她认为,这一意识形态不仅塑造了人们对房产的看法,也影响了城市发展和社会结构。
周沐君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周老师指出,王梦琪老师的研究不仅提供了对中国住房市场的深刻理解,也为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中对于房产所有权意识形态的分析,对于理解中国特有的城市积累模式至关重要。周老师认为,“刚需”一概念在中国住房市场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她强调了对这一概念背后制度性、文化性支撑的进一步理论化的必要性。她认为刚需与公民权(citizenship)的关系也值得深入探讨,许多福利和权利与住房绑定在一起,这种绑定不仅仅是住房问题,还与公民权的理解和实践相关。同时,周老师还讨论了积分制度等政策如何影响农民工等群体的社会地位和住房机会。
最后,现场师生与王梦琪老师就讲座内容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第十六季第5期群学肄言堂讲座顺利结束。
(供稿:江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