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晖老师1.png


近日,以“龙腾河端,海韵千年”为主题的2024·北京西城·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河之端”系列文化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大运河沿线省(直辖市)有关单位领导,以及部分高校、特邀专家学者代表汇聚于中轴海畔、大运河北端点,举行了精彩纷呈的开幕式。开幕式上,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老师,从“大运河文化”研究者的角度,与其他几位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人一起,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大运河守护故事”,娓娓道来中饱含大家对大运河“流动的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努力与坚守,汇聚了向上向善力量的真挚情感。


640.jpeg


本次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体育局、中国文物学会指导,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大运河沿线省(直辖市)、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等单位支持。

此次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是为了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多次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重要指示高度概括了大运河的历史、民族和时代价值,为保护好大运河遗产、传承好大运河文化、利用好大运河资源提供了重要遵循。

“大运河文化遗产”正是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中长期研究方向与目标之一。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英文简称CICHS)成立于2007年4月,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为重点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咨询机构。作为与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开展校地合作的学术机构,中心旨在把浙大的学术研究优势与国家、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其战略目标是通过有效整合浙江大学各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成为“跨学科、跨时空、跨文化”的专业性研究和咨询机构。

目前,中心确立中长期的研究目标,涉及到: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技术与遗产保护;遗产理论与创新研究;遗产管理与社会教育;非遗场馆与保护传承;乡村社区的文化空间再造;与非遗保护实践相关的项目调查与研究;国际化战略等八个方面的具体行动目标。近年中心在原有非遗研究团队基础上,吸纳建筑学、数字技术、话语研究等不同学科背景和学术训练的学者加入,壮大了浙大非遗中心的力量,充实了非遗研究的学术内涵,扩大了在多学科领域的影响力。


刘朝晖老师2.png


十年呵护,运河新生。大运河沿线省(直辖市)有关单位、行业的共同努力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期待大运河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大运河焕发新风貌,让古老大运河向世界亮出闪亮名片!


0618092148-1830290170.jpg

刘朝晖,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大运河文化研究、村落社会研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环境人文等。

联系方式:zhaohui-liu@hotmail.com

教师个人主页:

https://person.zju.edu.cn/liuzhaohui#57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