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经济社会学分论坛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主楼211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浙江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评论》编辑部、《经济社会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论坛召集人为王水雄、尹栾玉和陈宗仕教授。本次论坛主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共包括6个单元。来自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老师与学生到场参与交流和讨论。

 

1689260541860764.png

刘世定教授以眼光、思想和技术三个关键词寄语论坛

 

1689260592705204.png

王水雄教授介绍了论坛筹备和入选论文情况

 

1689260612706495.png

陈宗仕教授介绍了经济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和浙大经济社会学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环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荣休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刘世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社会学评论》常务副主编、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水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宗仕依次致辞,表达了对此次论坛顺利举行的美好祝福与诚挚期望。以下是各个单元内容的简要综述。

 

第1单元:经济社会学与理论建模

 

该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王水雄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李国武、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张龙、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蒲威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叶文桥依次进行汇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荣休教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刘世定做相关评议。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李国武汇报论文为《社会意义和关系运作视角下的金钱研究》。该文对泽利泽的经济社会学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泽利泽提出“价值的神圣化效应”、“标记”、“关系运作”、“关系账户”等分析性概念,大大增进了对货币作为一个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该文认为金钱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得到中国社会学界的更多关注。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张龙汇报论文为《为伤害“定价”:医疗损害纠纷中的通约实践》。该文基于在中国北方某市三甲医院纠纷处理科室的田野调查,试图呈现不同渠道下对医疗损害赔偿的完整定价过程。医疗损害纠纷通常涉及多种不同性质的损失,但纠纷处理最终形成的金钱赔偿则表现为一个特定的数字。该文认为从多重性质到数量形式的转化包含了典型的通约实践,医疗损害纠纷中的通约实践在价值(价值的整合)、认知(信息的简化)和技术(测量的精准)三个维度展开,并且伴随着不同渠道的制度化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可通约性而有不一样的展开形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蒲威东汇报论文为《致力于现代化:经济社会学早期知识生产的传统》。该文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探讨了致力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学知识生产的传统。该文认为,学术训练背景和学术社会网络塑造的知识结构影响了学者们的理论探索,政治和现实因素带给了学者们直接的社会体验和问题意识,民族情感与实践品格的文化传统驱动他们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带来的社会危机时,能够自主性地参与到这场知识生产的活动中,并积极追求应用导向,改造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愿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叶文桥汇报论文为《有限理性视角下不同组织的决策特点及改进方式》。该文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组织在现代决策环境下的特点和突出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式。该文认为自从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理论以来,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在现实中,不同组织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差异,有限理性的表现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该文通过中心化和科层制两个维度,尝试构建了四种组织模型。

 

第2单元: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

 

该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尹栾玉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教授刘玉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董佳欣、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王丁玄、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庄家炽依次进行汇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研究所教授谭远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潘璐做相关评议。

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教授刘玉照汇报论文为《路径依赖中的“双重锁定”与路径创造——中国经济实用技术走进卢旺达的标准竞争分析》。该文以中国企业在卢旺达的发展为例,引入“利益-规范”双重博弈的分析工具,分析中国企业在卢旺达如何参与标准竞争,并尝试改变当地社会精英群体的社会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先在规范层面实现“路径创造”,从而最终打破路径依赖,实现“利益-规范”的双重均衡。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董佳欣汇报合作论文为《国家认同、政治参与和当代美国政治消费主义——基于ANES数据的实证分析》。该文基于2020年美国国家选举研究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基于血缘、出生地、语言等的国家认同 显著正向地影响美国民众购买美国制造,而民族自豪感则没有显著影响;国家认同对政治消费主义的影响受到了个人收入水平的调节,收入越高,国家认同的正向影响越大;个人的政治参与水平对政治消费主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治参与越积极的民众也越可能政治化消费行为。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王丁玄汇报合作论文为《海外研发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制度和文化视角》。该文从东道国制度与文化视角出发,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在对海外研发投资进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间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海外研发投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提升作用,且海外研发投资的强度、深度和广度均能不同程度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东道国制度、文化距离对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海外研发投资强度、深度和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东道国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特征。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庄家炽汇报论文为《快速晋升游戏与离心运动:事务所审计师劳动过程研究》。该文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劳动过程。该文发现,审计师日常的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大,超时劳动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对审计师物理时间连续性、物理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切割以及日常生活空间与劳动空间的切割,事务所得以让审计师长期超时劳动。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设置一套快速晋升的劳动体制使得审计师服从于劳动控制。

该劳动体制不仅对审计师的劳动过程产生影响,还影响了审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审计业务的相对熟练程度,从而对审计报告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成为金融系统潜在的风险点。

 

第3单元:数字经济的社会基础研究

 

该单元由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宗仕主持。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生张爽、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艾云、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邵占鹏、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生牛梓宁依次进行汇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王国伟、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宗仕做相关评议。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张爽汇报合作论文为《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差异:基于数字经济赋能和融入维度的分析》。该文从数字经济赋能和数字经济融入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湖北省三市六县(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Fractional Probit模型实证测度数字金融发展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整体的生计多样化水平不高;其中数字金融发展与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互联网使用与生计多样化水平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而两者的协同发展将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的提升。该文还具体分析了其中的影响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艾云汇报了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数字泡沫:数字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转型之困》。该研究基于宁市X街道“接诉即办”改革为案例,发现中观组织结构层次数字化系统改变了省-市-街道-社区之间的治理过程,居民诉求更为直接进入高层级政府决策系统,更为有痕迹追踪式地强约束了基层政府的执行行为。但是数字系统强约束基于数字技术的强刚性的时间压力、文本化的事件流程、智能化的监督系统,当面对碎片化差异化的公众诉求,基层工作者不得不采取大量顺应系统制造数字的行为,结果导致整个数字系统案件激增,各层级政府治理负荷数倍加重的后果。这为数字社会发展背景下政府治理转型提供了另一可能类型。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邵占鹏汇报合作论文为《数字平台扩张的社会成本》。该文认为数字平台不同于传统企业,它是线上交易市场的组织形态,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数字平台关系到广大民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大规模利益冲突和社会稳定问题,需要经常回应各方对其市场规则的质疑,并且作为数据的集成方,它关系到国家数据安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所以数字平台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凸显平台的公共性、协调性、公平性和安全性 ,需要担当起更多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社会成本概念是理解数字平台扩张过程、策略以及规模边界的钥匙,是理解数字时代市场结构形成机制的社会学概念。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牛梓宁汇报合作论文为《社会网络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2019年的实证分析》。伴随着金融社会化与社会金融化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家庭开始重视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该文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就家庭是否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决策以及参与的程度使用CHFS2019年数据进行考察,借助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张,家庭进行风险金融投资的可能性和程度都会发生同向变动,并且决策者会借由信息传递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来降低获取资源的成本、接受网络提供的安全感,更理性的进行风险金融投资行为。

 

第4单元:社会结构与市场建构

 

该单元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冯猛主持。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何蛟龙、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本科生陈宇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生林新辰、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本科生许宇璇、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博士生熊健然、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张忠继依次进行汇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林艳、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教授刘子曦做相关评议。

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何蛟龙汇报论文为《1994-2018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阶段的新划分——基于数据驱动的分析》。该文利用CGSS2008、CLDS2014、2018的就业史数据,构建了中国1994-2018年的劳动力市场部门流动时态网,以此网络为载体,分析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及其变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可划分为1994-2001年的“市场化改革攻坚期”,2002-2006年的“市场化改革收获期”,2007-2009年的“经济危机动荡期”和2010-2018年的“现代化与再结构化期”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劳动力市场结构表现出不同特征。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本科生陈宇宣汇报论文为《产业“传统”延续的三维机制:以陈村金银锡纸业为例》。该文认为,“传统”是认知框架的一部分,其与社会网络、制度构成的三维机制决定了产业如何响应制度变化带来的生存危机。面对制度变化产业传统作为“自下而上”的变革动力既有的制度和网络安排。在陈村金银锡纸的例子中,礼俗消费的产业“传统”在与制度、网络因素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再生产,它在产业内外流变迁移,影响制度安排,从而改变社会叙事、保持行业情境知识的在地化,掩护其产销网络,从而让产业得以长久扎根于乡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生林新辰汇报合作论文为《从“讲关系”“求效率”到“论品牌”:H县校服产业市场主导结构的演变》。新古典经济学用供求模型极大地简化了现实市场中复杂的“主导结构”问题。市场主导结构的演变根源于市场谈判或博弈中核心性、关键性资源的转化。该文以H县校服产业发展从“讲关系”、“求效率”到“论品牌”的表现为例,尝试回答了在中国的一个县域之中特定产业所面对的市场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不同阶段的市场“主导结构”又是怎样变化的。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本科生许宇璇汇报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差异化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北省矾镇的四个村庄为例》。该文认为,我国乡村发展进程中产业存在多个类型如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主导、小农家庭经济,这既为乡村内部社会基础所塑造,又与外来经济资源的组织条件密切相关。该文从村庄内部从村庄内部社会基础和外部经济资源两个维度分析家庭农场、村庄企业化、小农家计经营、农民合作社四类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的差异及其组织机制,并以河北省矾镇的四个村庄为实证案例呈现其产业化发展的过程。

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博士生熊健然汇报合作论文《“以市场换技术”的不完全合约、双重博弈与技术学习——以FDJ运钞车公司的合资历程为例》。该文聚焦于“以市场换技术”战略难以实现自主创新的经验事实,引入“利益—规范”双重博弈分析工具,构建了一个以“技术学习”为标的理想均衡演进模型,以此剖析中外企业间的合资互动历程。研究发现“技术学习”是持有各自利益与规范双重偏好的中外企业间博弈的社会过程,合资缔结时双方达成的看似共赢的合约仅是一种预期均衡状态,双方间的误解也为后续互动埋下了隐患,并随着合约演进而逐渐突显而双方间的利益与规范双重博弈过程将会形塑技术学习的多样性社会后果。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张忠继汇报合作论文为《组织新制度主义:经典议题与未来发展》。该文回顾了组织新制度主义的经典议题和国内的相关研究,指出组织新制度主义存在过于偏重同构约束和场域中观研究的两大局限。该文提出组织新制度主义未来可以从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结构化理论探索制度的使动作用和社会机制,二是结合文化和国家分析扩展宏观研究。

 

第5单元:拓展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该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斌主持。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社会学系副教授王鲁峰、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徐肖、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周胜、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高雅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陈李伟依次进行汇报。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尹忠海、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讲师余爽做相关评议。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社会学系副教授王鲁峰汇报合作论文为《社区公共空间营造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机制研究以成都市A社区花园为例》。该文从社区公共空间视角,选取成都市A社区花园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归纳总结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要素维度,在此基础上探究社区公共空间营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提出社会资本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实证检验假设成立,最后针对社区公共空间营造提出实践建议。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徐肖汇报合作论文为《医保规制下三级医院转诊行为演化分析》。该文基于有限理性的视角,结合Hotelling模型及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医保差异化支付和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规制下三级医院下患者行为的演化规律,探索双向转诊中“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形成机制及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差异化医保规制能够提升上级医院下转患者的积极性,政策效果受诊疗价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医疗质量差异、医保支付比例差异等因素影响。医保DIP付费政策能够促进医院下转患者,下转行为的规制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额度有关。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周胜汇报合作论文为《双边信任与供应商区域选择: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研究》。该文基于中国省际双边信任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对于目标地的信任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异地供应链关系的达成,提高采购规模。而当信任来源地使用高管的出生地时,该结论也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两种信念发生冲突时,后者会向前者妥协。机制分析表明信任的作用受到正式制度的维系和强化,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壁垒也会被信任所弥合。除了双方所在地区直接的关联,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也会参考其它省份对于目标地区的信任水平,尤其是所在地较为信任以及地理和方言较为接近的省份。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高雅婷汇报合作论文为《制度环境变化对组织网络断裂的影响研究——基于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该文以教育部政策文件作为外生冲击事件,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中2012-2017年全产业追踪数据,整理了3764家公司的18020个独立董事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比较政策发生前后,国有和非国有公司独董网络的中心性和结构洞位置的变化,探索外部制度如何改变公司间连锁关系网络结构。实证结果发现:政策实施后,国有股份占比越高的企业的中心性和结构洞下降更多。这表明政策的出台在客观上促进了公司的连锁程度和结构洞优势的下降。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陈李伟汇报论文为《资产如何影响公众社会心态?——基于移民意愿的讨论》。该文采用“上海在业群体社会心态调查(2022)”数据,基于回归分析和中介分析,探讨了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对移民意愿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公众的金融资产越高,移民意愿越强;公众的住房资产越低,移民意愿越强。此外,对于政府的印象较差是高金融资产者倾向于移民的内在原因,而社会公平感较低推动低住房资产者倾向于海外移民。

 

第6单元:海外经营与金融拓展

 

该单元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甄志宏主持。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柳建坤、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张洪、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王连生、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许慧振。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韩亦、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何晓斌做了相关评议。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柳建坤汇报论文为《家族企业如何卷入进政治网络?一个组织社会学视角》。该文通过对“中国私营企业调查”多期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党建工作力度小的时期,由于所承受的制度压力较小,并且出于维持企业控制权的动机,家族企业不倾向于设立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力度大的时期,由于制度压力迅速增大,家族企业为了获取合法性采取接纳党组织的策略。这表明家族企业党建现象并不是执政党意志的自然结果,而是由保存社会情感财富和获取合法性两种行动逻辑共同决定。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张洪汇报合作论文为《家庭金融脆弱性与当代中国居民心理健康——基于CFPS2018的多层次模型分析》。该文利用CFPS2018的数据构建多层次模型,通过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两个主要指标更加全面地考察家庭金融对当代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资产收入比越高,抑郁程度越低,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低;资产负债比越高,抑郁程度越高,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高。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王连生汇报论文为《旧业态经营者何以融入新业态?——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案例分析》。该文的基于理性选择理论,通过分析X市巡游出租车司机应对网约车新业态的行为选择发现:旧业态经营者是否在行为上融入新业态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行为差异的背后是经济理性的分化,包括趋利和避害两种类型,前者主张放弃部分经营自主权以换取提高收益的机会,后者主张保持经营自主权以维持市场地位。旧业态经营者在行为上融入新业态意味着接受新业态经营主体的劳动控制。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成本约束、个人体验以及生活压力的差异导致了旧业态经营者的经济理性分化。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许慧振汇报合作论文为《家庭照料责任对女性就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该文以CFPS(2020)问卷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家庭照料活动对女性的就业收入产生抑制作用,照料老人及未成年子女使女性的就业收入显著减少;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发挥了显著的调节效应,教育资本、健康资本、社会地位弱化了家庭照料责任对女性就业收入的负向影响,邻里信任则强化了其负面影响;在不同样本群体,如城镇女性和农村女性、私企就职女性和非私企就职女性中,家庭照料责任与女性就业收入间关系存在异质性。

 

 1689260698974239.png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论坛闭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艾云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水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宗仕、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冯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斌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甄志宏依次对论坛做总结发言。此次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经济社会学分论坛在充实愉悦的学术氛围中完满落下帷幕。

 

 

供稿:张忠继

摄影:王水雄、尹栾玉、张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