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由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人文高等研究院(下文简称“高研院”)主办的“《从灵光殿到武梁祠》跨学科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钟楼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重点围绕由缪哲教授所著的《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一书展开,由赵鼎新主持,并邀请来自艺术、社会学与历史等不同学科的学者进行了跨学科讨论。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充分讲述的故事。《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一书利用墓葬材料,对现存汉代画像艺术进行了全新的历史诠释。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的转折,完成于两汉之交;而转折的外部动力,是汉帝国的意识形态构建与传播。
在缪哲教授本人对该书进行了简要内容介绍后,上海外国语大学王献华、浙大历史学系陶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鲁明军、中国美术学院陈亮,以及来自浙大社会学系的孙砚菲、郦菁等6位学者进行主题报告,随后进入会议的自由讨论环节,高研院驻访学者和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会末,由赵鼎新教授总结陈词,并高度评价《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一书为“艺术领域的社会学转向”之作。
此次研讨会具体内容将在《历史与变革》杂志第二期刊出。
陶 磊
《分有还是下行:两汉之际意识形态建构模式小议》
陈 亮
《和平祭坛与灵光殿》
孙砚菲
《当艺术史遭遇社会学——评<从灵光殿到武梁祠>》
郦 菁
《墓葬艺术的生产与再生产:工匠、文化图式与能动性》
王献华
《“如生”:走出汉画研究中的埋藏学陷阱》
鲁明军
《艺术的历史,抑或“艺术即历史”?》
文字:吴奕佳
摄影:陈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