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徐琼瑶,浙江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社会学和心理学双学位,本科毕业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深造,顺利完成社会工作硕士阶段学习。在儿童青少年方向有多段志愿活动与社工的工作经历,2015年至2021年,先后在玉环市某社会工作服务社和温岭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负责专业督导与管理,期间曾推出“青春变奏曲”等多个优秀社工项目。2022年2月起,担任某知名地产集团储备业务专家,负责台州市首批未来社区的社区运营项目。

(一)成长于求是园中:助人价值底色植根心间

徐琼瑶校友在高中时期就发觉了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兴趣,考入浙江大学后,她选择了与“人”相关性最大的社会学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并且辅修心理学专业,持续关注微观层面的个体的福祉和宏观层面的社会正义。

回忆起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她说,冯钢老师的社会学经典导读课程影响了她思想的深度。这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课,冯老师耐心地领着学生,逐段诵读、解析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学期只钻研一本书,将阅读的深度与精度做到了极致。除此以外,社会学专业知识的宏大与广博极大地拓展了她的视域,丰厚了她的人文底蕴。

徐琼瑶校友十分珍惜在社会系学习的机会,再加上周围优秀同学的带动,耳濡目染之下,她的眼界和格局超脱了个人的学业成绩与生活质量,转向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议题。她尤其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看见人、接近人、帮助人”的价值观从朦胧渐渐走向清晰,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努力改变弱势群体生存境遇的志向。因此,站在本科毕业关头的她做出了申请社会工作专业的决定,赴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深造,深耕弱势群体帮扶的专业领域,进一步为从事社会工作夯实知识储备。

2012年下旬至2014年底,徐琼瑶校友在香港多地担任实习社工,为低收入市民、菲佣群体、精神康复者、家暴受害儿童提供个案服务、游戏治疗/艺术治疗、自信心提升等专业小组及社区活动服务,这些实习经历,不仅为她申请注册社会工作者证书提供了实践经验支撑,更是让她受到了精神上的感召,明确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更加坚定地踏上了社工的职业发展之路。

1.jpg

徐琼瑶在给社区家长做儿童早期发展的活动

(二)耕耘在社工一线:基层治理通权达变 

有了本科期间奠定的价值底色,徐琼瑶校友在香港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业任务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从事社会工作。彼时香港的社会工作系统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能够提供许多工作机会。但是徐琼瑶校友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自己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恰逢当时台州开始发展社工机构,由政府出资为乡镇基层治理购买社工专业服务,从零开始的发展与建设,既意味着艰难,也意味着无限机遇。斟酌再三,徐琼瑶校友决定回到家乡,拥抱这个开创性的挑战。

社工人员大多是外来者,进入社区时很可能引起居民戒备,尤其是在社工概念尚未普及的地区,人们很难理解社工的行为动机,这更要求社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调整既有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态,慢慢取得居民的信任。“那个时候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徐琼瑶校友回忆,“我也是一步步看着这个小城镇慢慢被我们社工服务影响,有社工的地方,居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会慢慢提高,后来甚至会愿意成为志愿者的一员。”徐琼瑶校友通过专业能力以及不懈的努力建立起了与居民之间的链接,开发了一些切实回应居民需求的社工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多项荣誉,所在社工机构曾因此获得央媒的长篇报道。回想起这段经历,徐琼瑶校友仍然觉得居民们之间互相交流的真实质朴弥足珍贵。

业务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总是有方法可解决的,一直以来,徐琼瑶校友都在用“看见人、接近人、帮助人”的价值观形塑自己,对于社会工作的运作过程、评估办法有一套自己坚持的标准。但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她有时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剧烈摩擦,而在开展工作中她遇到了许多遭遇困境的个体需要个性化服务,这让她决定创立自己的心理工作室。徐琼瑶校友把这段时光称为“一个让自己停一停的机会”,面对不同的利益方观念上的冲突,她需要一段时间来询问自己如何在坚持与妥协之间找到平衡,用自己在社会学与社工专业接受的教育做出兼具善意与理性的选择。

2017初至2018年下旬,在创办“芊浔心理工作室”期间,徐琼瑶校友致力于解决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家庭关系、性别认同及性取向等方面的困扰。不汲汲于经济效益,相比于打造行业影响力,她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个体服务上,全心全意地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虽然工作室的营收仅仅能够应付运营成本开销,徐琼瑶校友却因为能够切切实实地“看见人、接近人、帮助人”而倍感充实。

2.jpg

徐琼瑶校友撰文获奖

2018年下旬至2021年上旬,徐琼瑶校友再次受邀前往温岭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担任理事长及中心主任,探索社工机构参与乡镇社会治理的切入点,以及开发多样化资金来源的公益项目,同时为机构提供项目设计、项目开展及项目评估等多方面的管理和督导服务。相关经历丰富,参与过0-3岁养育照护小组项目、“天使守护”未成年人生命教育项目、“拥抱星辰”自闭儿家庭支持项目、“与军同行”军队社会工作项目等诸多项目。期间,她对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社区工作旨在运用整体、综合性的观念和行动来超前性地解决城乡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新舞台。她认为想要更好地实现自己助人的理想,实现自己工作的价值,或许可以在这条赛道寻找新的可能性。在2022年初,徐琼瑶校友继续突破自我,转向未来社区运营方向,担任某知名房地产集团储备业务专家,负责台州市首批未来社区的社区运营项目。

3.jpg

徐琼瑶校友所在机构的社工项目荣获省级金奖

(三)探索于未来社区:持续关注和服务个体 

徐琼瑶校友介绍说,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依靠社区的各类资源来支撑社区公共服务。社区营造工作者协助社区建立社区基金会和积分机制,不仅用消费优惠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活动,也能让配合优惠政策的商家得到客源奖励。这种互惠模式的实现依赖数字化技术,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徐琼瑶校友十分认可数字化技术对盘活各方资源的赋能作用,但社会学训练出的敏锐嗅觉,以及对“人”始终如一的关注,也让她同时感受到了数字化浪潮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数字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方便、准确、高效、足不出户、易于量化……我们可以轻易地为它想到一长串的形容词。另一方面,作为社区营造从业者,徐琼瑶校友观察到,数字化或许减少了人与人之间产生现实链接的机会。一两万人的社区可以在线上产生巨量的互动数据,但一个社区真正的温度、文化与活力,是靠着一群人出来彼此见面碰撞产生的,而不仅仅是单纯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来实现的。企业与政府不仅要关注社区建设的效率和数字指标,也要对社区的文化、活力、温度,这些美好社区要素给予关注。在数字化浪潮中,徐琼瑶校友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价值信念:“我们要看到和服务的是具体的人。”

徐琼瑶校友认为,社工专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只要你的发心是关爱社会上的个体,希望能推动社会如何向着更加平等、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你的工作就具有与社会工作相同的意义。如今,她正在积极为社工方向的自主创业做准备,主要领域范围为社区发展、青少年及家庭社会工作,同时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培训和督导服务,期望引入合适的商业模式来解决目前社工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社工专业认可度不高,导致社会经济价值偏低的困境。

4.jpg

徐琼瑶校友在疫情期间坚守一线工作岗位

5.jpg

徐琼瑶校友荣获“战疫群英”优秀个人奖

她希望学弟学妹在校期间,尽早为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并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虽然这个世界的利益冲突、价值碰撞永远不会消失,坚持理想与实现自我价值也并不容易,但是多一些笃定,就会少一些迷茫。知识,不止是求知,而在实践。


文案 | 傅心童&罗佳丽 

排版 | 叶丹蕾

责任编辑 | 方圆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