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童凯士,浙江大学社会学系2008级本科,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硕士。2012年起先后在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办事处、区发改局、区政府办公室工作,现任蛟川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上下求索,学思结合 LEARN & THINK 

    童凯士校友出生于宁波市塘溪镇,这是一个名人辈出、人文底蕴深厚的古镇。在此生活长大,他耳濡目染童第周、沙孟海、沙耆等名人的事迹,逐渐对外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社会学作为一门既能够探索形而上学知识,又能够包罗社会万象思考、用以治理社会实际的学科,很好地满足了他兼顾求索与务实的求学目标。

    他印象深刻的是冯钢老师讲授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举办的一系列经典读书会,尤其是“天职观”“因信称义”等概念,一开始让他觉得十分晦涩难懂,这使他越发对不同的观念与想法产生好奇心。大三期间,他前往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交换学习,两地不同的政治模式、意识形态,进一步激发了他对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化思考。

    在求学期间,童凯士校友对教学观点时有自己的见解,有几次甚至在课堂上与老师展开辩论。时至今日,回想起当年老师们对自己的包容与接纳,童凯士校友仍十分感慨。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和恩师们的精神指引给予了他纵观社会百态的通达视野,这种良性的互动与交流,不执着于追求固定答案的精神正是社会学乃至人文社科的独特优势。

    自由清明的学风滋养了他的思辨能力,也给予了他一种开放接纳的心态,曾经碎片化的知识逐渐联结成网络,使他在浙大的求是学涯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也将视线逐渐聚焦到民生百态之中,最终踏上服务基层之路。


务实作为,行远自迩 STAY GROUNDED

    毕业后,童凯士校友回到自己曾经求学过的镇海区下属街道工作。十年来,他在不同的岗位上砥砺磨坚,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一名扎实的基层工作者。

    刚到街道工作不久,他就遇上了一起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当时他被派往相关村社以及道路维持秩序,亲眼目睹事态的萌芽、发酵、对峙、冲突与收尾。作为事件的亲历者,他比对同时期国内其他的事件,既感受到民众的无奈、莽撞与被裹挟,也感受于体制的滞后、应对与不计成本,这一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

    在区发改局工作期间,他联合高校团队一同编制了《镇海产业地图》。在地图绘制过程中,他协同多方力量,一起到相关镇、街道中实地考察、走访,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优化方案。作为宁波市第一张产业地图,它有力地为全区17个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18000多家工业服务业企业的腾挪转移指明了方向,也为宁波全市产业的迭代发展做了初步探索。

    在校时的理论思辨与如今的工作实践相结合,童凯士校友逐渐感悟出体制工作的精神内核是“实事求是”与“为人民服务”。他说,谁先实事求是,谁就能先赢得主动;谁的工作只要是为着最广大的群众着想的,碰到的阻碍绝大多数也都是能化解的。他相信,体制永远会给每一个奋斗者机会,也会看到每一个奋斗者的努力。


躬身实践,踔厉前行 BOW TO PRACTICE

    童凯士校友直言,作为一门和人打交道,而非与器物打交道的学科,社会学知识想要直接转换为实践能力并不容易,但在潜移默化中,社会学学习带来的理论框架却能够内化成逻辑思维的一部分。所以他鼓励学弟学妹们多多实践,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童凯士校友曾经班主任麻美英老师介绍到省直机关实习,如今想来,他十分感念麻老师的指引,这位和蔼可亲的班主任不仅在初入大学时就让他感受到了社会学的魅力,还使得他得以通过实习初窥体制运行的规律。机会永远都在,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童凯士校友建议学弟学妹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多与师长们沟通交流,前辈们的经验指引往往能事半功倍。

    童凯士校友还希望学弟学妹们保持时刻学习的习惯,走出校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从有形之书走向无字之书,既需要放下对陌生领域的知识恐惧,也需要自身积极主动的思考、体会与感悟。社会学出身的他,如今主要负责抓经济产业工作,专业领域的顺利转换既是熟能生巧的结果,也得益于对学习的底层逻辑的掌握。

    对于有志于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学弟学妹,他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投身基层一线,通过与群众的直接接触,来更好获得自我的认同。他同时告诫学弟学妹们,进入体制工作需要有奉献的准备,切忌俯仰名利,惟有砥砺前行,才能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f67e7bf812c6507da51a33527f60c847.jpg


    工作多年之后,再度回望校园生活,童凯士校友直言自己对浙大、对社会学系的情感也愈发深厚。他也期待社会学系在学科建设和校友资源整合方面有更长远的发展。

    他相信社会学的学习能让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对竺可桢老校长的两个问题产生更深刻的共鸣,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召唤,并且在往后的岁月中坚守自己的价值操守;

    也相信社会学系能够走出更多包罗社会万象思考、治理基层社会实际的人民公仆,走进群众、理解群众、服务群众,为中国式现代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案 | 罗佳丽 高奕柯

排版 | 高奕柯 应鹏霄

责任编辑 | 方圆铖

发展联络事宜请联系:方圆铖 1586814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