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溯流而上,学脉悠长。在浙江大学125周年华诞之际,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开展老教授口述系史活动,讲述学科发展历史,追忆学科建设历程,采撷学人精神果实,在个人与学系的同频共振中,为社会学系开启新征程筑牢精神力量。


    引言

    叶明德教授于1986年调入原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0年与原浙江医科大学人口与医学研究所合并为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工作。这次工作调动不仅让他从埋首于诗卷的“书生”转变为着眼于“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也为他在人口社会学领域的终身研究志趣徐徐打开了一扇门。


    Part.1 轻掩诗卷扉,叩人口之门

    叶明德教授出生于1943年,家乡在浙西南革命老区,1965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而后留校任教,先后从事过汉语教学以及校刊编辑工作。1986年(时年43岁)调入原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负责《浙江人口通讯》的编纂工作(后更名为《当代人口》),并任人口所科研秘书。正是得益于这一次与人口学深入接触的契机,他萌发了在人口社会学领域进行一番探索与耕耘的志趣。接受访谈时,叶教授调侃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半路出家”的人口学者。


1662019417995325.jpg

叶明德教授珍藏的原杭州大学校友通讯录与61级中文系同学录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只要心怀热爱,徇志时敏,追逐真知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叶明德教授在访谈中称自己在人口社会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得益于当时国内整体的研究条件和人口所的良好学术氛围,叶明德教授积极参加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学校和机构组织开展的各类人口学领域培训班,积累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叶明德教授对人口社会学领域的热爱十分纯粹,于是他的探索和学习同时具备松弛感和坚定感。这也为叶明德教授在漫漫科研路上的前行提供了不竭的力量之源。


    Part.2 悯妇孺孤老,系人类福祉

    叶明德教授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人口的相关问题,他尤其关注弱势人口群体,诸如妇女、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失业人口等。叶教授对多类弱势群体都有切实的关注,运用长期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问题探究,在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贫困人口研究等领域成果颇丰。


1662019531808653.jpg

叶明德教授(左2)与人口所王嗣均教授、尹文耀教授等,摄于1996年


    1986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委托国家教委高教三司组织了《关于促进妇女接受高等科技教育与培训改善妇女地位》的项目。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部分较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的省、市、区开展调查。1987年1月,浙江省教委在杭州承办研讨会,叶明德教授参与了在浙江的调研并参与讨论。会后浙江省教委委托杭大人口所承担该项目的一部分后续工作,其中,叶教授主编研讨会论文选集,并与韩常先教授一起撰写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研究总报告。这是叶明德教授首次正式参与人口学调研工作。

    在人口社会学领域较早引起他关注的是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问题。叶明德教授在访谈时谈及,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受到了较大冲击。他说:“据我所知,最早采取实际行动的是浙江温州的村民。他们成立了‘女儿户养老基金会’。我一听说就动身前往调查,而后撰写了《农村养老保障的一种新形式》的调研报告,后在《人口与经济》杂志上发表。”凭借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入思考,他在这一领域陆续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和论文,并主编了有关弘扬我国敬老养老传统的书籍。


1662019592184864.jpg

叶明德教授主持有关新家庭计划活动的国家社科基金課题,期间举行专题论证会,1998年7月,第2排左2


    1990-1994年间,叶明德教授与刘长茂教授一起专注于贫困地区的人口问题研究。他们一起参与由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北京大学人口所所长张纯元教授牵头的《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该课题在全国选取23个贫困县作为实地调查研究对象。叶教授和刘教授一起在浙江磐安、广西龙胜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工作。在面对脱贫致富进程中各类人口问题时,他们提出了转变生育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化人口产业结构、协调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等方面的对策。


1662019648189382.jpg

叶明德教授主持有关农村劳动者素质与现代化研究的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期间召开专题研讨会,第1排右2


    叶明德教授还参与了该课题组织的一次国外反贫困问题专项考察。这让他切身体会了贫困人口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共性及差异性。在远隔重洋的南美大陆,无论是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还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富人区与贫民区都是泾渭分明。考察后得知,数以百万计的贫民区居民几乎都是来自农村的失地农民,他们居所条件的简陋令人难以想象。走访墨西哥土著印第安人居住区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出国考察扩大了叶明德教授的研究视野,不仅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还与刘长茂教授一起编纂了专著《反贫困与人口问题》。


1662019691798928.jpg
《农村劳动者素质与现代化》与《反贫困与人口问题》


    1997年,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在中国召开。大会首日的“中国人口论坛”主要由中国人口学者发言,以展示东道主的担当。经历多轮选拔,叶明德教授提交的论文从300余份参选论文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入选的53篇论文之一。叶明德教授在这篇名为《中国贫困地区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中,通过具体的事例(云南通海、浙江奉化、浙江磐安)证明,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口因素既可以成为主要障碍,也可以成为希望所在。在这一难得的场合,叶明德教授向全世界的人口学者展示,中国贫困地区在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不仅有实际行动,还取得了显著成绩。叶明德教授的发言呈现了中国人口学者的人文关怀与学术自信。


1662019773124981.jpg

叶明德教授在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上发言,1997年10月


1662019821113543.jpg

《第23届国际人口大会中国人口论坛文选》(中、英文版)


    Part.3 辩经典权威,谏民生实际

    学术研究离不开对流行理论观点的质疑与反思,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在叶明德教授的学术生涯中,面对人口学领域的流行观点与政府决策他始终保持着应有的学术批判眼光。


1662019890106550.jpg

叶明德教授出席学术会议,2004年9月


    在人口学理论研究上,叶明德教授起步于对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的评价。他认为马寅初先生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人口问题的先行者,他的《新人口论》是我国人口思想史上的一块丰碑。因为马寅初先生肯定地、尖锐地指出我国存在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同时指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为指导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学界开始思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论支撑问题,这成为199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的中心议题。在这次会上,叶明德教授提交了《有关人口控制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一文,就经济体制转型和人口控制理论之间存在的张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我国的计划生育有两个层次的理论依据:两种生产理论适用于一切形态的人类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有更高层次的理论依据,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实践上就是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篇论文的观点被《人口学百年》一书引用了两次。

    世纪之交,国家计生委设立了一个有关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的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报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完成,开始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一时间该观点在人口学报刊杂志上广为援引转载。然而,人口学界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一结论,叶明德教授就是存疑者之一。他认真考察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人口转变过程的异同,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西方模式套用于我国。他为此撰写了《对“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的质疑》一文,并在《中国人口科学》上发表。尽管有人对此文持保留意见,甚至将“官司”打到国外人口学界,但此后我国人口学报刊上基本上无人再提“我国已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的论断。

    叶明德教授认为,理论正确与否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同样,政府部门的政策、计划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也需要经过实践验证。进入21世纪后,国家计生委发文要求农村基层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并计划到浙江开现场会。为此,浙江省计生委邀请叶教授下乡调查选点。叶教授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到嘉兴农村调查时,发现基层干部与村民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口号有不同的理解。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重视。认真琢磨后,叶教授意识到这一口号确实存在多义性,既可理解为“村民参与计划生育有关事务的管理”,也可理解为“要不要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由村民自行决定”。他与研究生邱海盈商量后认为,该项活动中的“自治”应改为“治理”。于是两人联名撰写了《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村民治理》一文,并在《人口与经济》上发表。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国家计生委政法司的重视。主管村民自治的民政部也认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提法不妥。不久,国家计生委政法司召集各省市自治区计生委政法处干部开会时,专门邀请叶教授到会讲述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调研情况及自己的看法。


    Part.4 励青年学子,展未来贡献


1662019972728700.jpg

7月下旬于叶明德教授家中访谈时拍摄


    展望人口学未来的发展,叶明德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对社会学系学子们提出了真诚建议与殷殷期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与修炼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才能准确感受时代的脉搏,才能比较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或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学科的继承与发展应寄希望于年轻一代。


1662020041325965.jpg

叶明德教授退休后回到老家,走访当地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先后撰写并出版了纪实性红色村史和乡史。


    结语

    回望老教授求学治学的脚印,聆听可敬前辈在过往研究中的心路历程,我们感慨发现志趣的美妙,叹服于“边干边学”的勤奋与勇气,也感受到了人口所一路走来,逐渐形成不断探索、开放包容的治学氛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节奏,求学之路漫漫,老教授们穿越时间的精神动力和殷切嘱托将始终伴随我们敢于探索,求是创新。


编辑:袁菱聆 戚木生

审核:方圆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