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溯流而上,学脉悠长。在浙江大学125周年华诞之际,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开展老教授口述系史活动,讲述学科发展历史,追忆学科建设历程,采撷学人精神果实,在个人与学系的同频共振中,为社会学系开启新征程筑牢精神力量。


引言:

对于尹文耀教授来说,从事人口学研究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跟随着尹文耀教授的足迹,在他娓娓道来的叙述里,一幅个人与时代、过去与未来的画卷也徐徐展开。


Part.1 结缘:从军队到大学

“我原来是学医的,在部队当过医生。”1964年,尹文耀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某团助理军医、副指导员、沈阳军区政治大队政治教员。与人口学结缘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机遇下的偶然,“当时军区计划生育办公室要求我们单位尝试开一门叫做‘人口理论’的课程,全军区还没人开过这样的课程,最后领导交给了我。”

凭借人民大学刘铮教授等编写的一本小册子《人口理论》和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人口》的语录,结合当时我国人口问题的实际,尹文耀接受了这个挑战。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讲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单位简报上报军区机关,军区机关迅速转发全区部队;军区炮兵司令部请尹文耀走遍东北三省在炮兵部队巡回演讲,宣传人口理论知识,此后成为沈阳军区各级人口理论学习班的主讲教员。从此,尹文耀在部队开始了人口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发表多篇成果,1981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辽宁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png

在共同担任沈阳军区人口理论讲师时,尹文耀结识了辽宁大学曹景椿教授。经过多次接触,曹景椿教授希望尹文耀调到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工作。到大学从事人口学研究也正是他的愿望。“其实,作为学医的我,当时除了自学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些著作和《毛泽东选集》外,基本上没有社会科学专业的底子,和高校文科老师差距很大。但当时我国人口学正处于恢复和初创阶段,到人口学来,多数人的基础和起点都差不多。”时代的召唤与个人的兴趣同频共振,尽管沈阳军区多次挽留,尹文耀还是舍掉部队较好的待遇,申请脱下军装,1982年进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开始了人口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3年任副研究员。


Part.2 探索:与人口所共生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都是我国比较早的一批接收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人口研究单位。”在参加杭州大学王嗣均教授主持的联合国人口基金P04研究十大课题之一“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城市化调查与比较研究”(简称“城市化课题”)时,结识了王嗣均教授和杭州大学人口所的老师,1994年有幸成为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一员,1994—1999年任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副研究员,2000年任浙江大学研究员。其中1997年12月—1999年9月任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 9月—2003年6月任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兼浙江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同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荣誉称号。

“在辽宁大学时,研究方向是人口城市化,因为辽宁那个地方都是大城市、国有企业,有辽中城市群,很有特色;到杭大后,开始还是研究人口城市化,后来由于教学需要,改为人口统计分析、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并给研究生讲授《人口统计学》、《计算机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给博士生讲授《人口与社会发展规划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

3.png

从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到浙江大学人口研究所,一路走来,尹文耀教授参与了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参与了王嗣均教授主持的联合国人口基金P04项目资助的全国性大课题“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城市化调查与比较研究”(简称“城市化课题”),跟王嗣均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二是2000年,原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和浙江医科大学人口与医学研究所合并,成立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这次合并非常好!使我们两个所互补,我们年龄偏大,他们年轻又优秀,合并后人口所更焕发了青春!” 与自己关联最为紧密的,是与同事一起申报成功人口学博士点,自己成为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点创始人之一。“第一次没申成,第二次才申上”,申请过程历经坎坷,求学初心仍然闪烁。


Part.3 展望:年轻人要放眼识变

尹文耀教授退休前获得过许多荣誉和省部级奖项,出版多部学术专著。退休后,教授笔耕不辍,在《中国社会科学》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均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上全文转载;2010年获浙江省第三届马寅初人口奖(科技奖,终身荣誉奖)、2015年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授身体力行,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并重,让学术探索“永远在路上”。

浙江大学人口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相关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直是教授所关心的事,并认为这应该是浙江大学人口学科发展的方向,也是他以强烈的学术热情,持续努力的方向。教授建议社会学系能围绕“社会仿真学”制订一项学科发展规划,甚至成立一个“社会仿真学”新专业,凭借浙江大学一流学科众多的优势,发展社会学学科,联合全校相关学科,培养、吸引和建立一个既懂人口和社会,又懂经济和生态,还会独立熟练应用大数据仿真技术的交叉型人才群体,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人口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最后形成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群,持续不断地形成一批批交叉研究的新成果。

“人口学和教育的交叉,人口学与社会、经济的接口,我都思考过,我希望能把这个学科建设好。”教授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技术最成熟的学科,应当以人口大数据仿真为切入点,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多学科交叉的‘社会仿真学’方向努力,推动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在学术界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浙大学派。退休后,我在学校社会科学研究基础平台仿真实验室工作时,曾组织力量向这个方向努力过,并取得一些进展。我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两篇论文,就是这种努力的成果。接下来,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突破人口学和教育学的交叉接口,写一本教育人口学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专著,为人口学—教育学—社会学交叉发展创造条件。”

4.png

       “放眼识变。”被问及对当下系里学生的期待,尹文耀言简意深,用摆在桌上的家训作为回答。对于人口学人才的培养,尹教授说:“本科要有人口学的基础,比如人口统计学。研究生阶段可读人口学专业研究生,学好人口统计分析技术,补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学科交叉研究做准备。到博士生阶段,要达到‘四有’——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有自己独特的模型和算法,有自己独创的新概念和理论体系。无论哪个阶段,都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方法,要学会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够经过反复试算,大胆创新自己的算法和模型。”尹教授说,他就十分受益于自己能够熟练进行大型计算机程序设计。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人口研究所的未来在下一代莘莘学子脚下。学术路上有惊喜、有遗憾,只有夯实基础、大胆创新,做到“放眼识变”,方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无畏前进、不忘初心。

5.jpg


6月中旬于尹文耀教授家中访谈时拍摄


结语

“过去”的意义并不止于缅怀和回味,回溯的目的是更好地向前奔流。今年是浙江大学成立125周年,也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老教授口述系史活动,我们认识了社会学系及人口研究所建设初期许多的前辈先生,我们曾在不同的时空为共同的目标奋进,有着相似的烦恼,怀着相近的志向。榜样是海面上驱散黑暗、冲破迷雾的灯塔,他们高高站立,仿佛离我们十分遥远;却又为我们指路照明,将温暖传递得很近。无论时代如何推陈出新,社会如何变幻莫测,灯塔始终坚固,陪伴我们攀登下一座高山,又穿越下一片汪洋。


编辑:武宣妤

审核:方圆铖